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要求寫作。(60分)
在學習《<老子>四章》時,“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”這句話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。有同學認為,這句話雖然產生于兩千多前,但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輝;也有同學認為,在新時代,這句話要辯證思考,比如《與心靈談談心》一書中就提到:“人終歸是社會性動物,需要展示自我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lJn答案圈
假如你也在現場,你會表達怎樣的看法?請結合材料寫一篇議論文,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。
要求:選準角度,確定立意,明確文體,自擬標題;不要套作,不得抄襲;不得泄露個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作文解析:
(1)理解含義:老子說:“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?!币馑际亲晕铱湟娜藳]有功勞,妄自尊大的人不會長進。自我夸耀是在擴大自己的才能,把自己的能力更加精彩的表現,并與別人進行比較,敘述別人如何不足,并加以貶低,刻意以表現自我。展示自我則是客觀顯現自己的才能和實力,讓自己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。二者有本質的區別,夸大地炫耀和自然地顯現截然不同,驕傲自滿會讓人退步,而“好酒也怕巷子深”,適時地展示讓別人發現自己的才能,有利于個人的進一步發展。
(2)邏輯關系:不應該自我夸耀,而要適當自我表現。立意時要區分這二者之間的關系,做好必要的解釋,否則容易自相矛盾。
(3)立意:最好的立意是把二者結合起來論述,否定什么,肯定什么,旗幟鮮明 ,若是論述某一方面也可,但不夠深刻。如:①戒驕戒躁,展示自我。②展示個人風采,成就完美人生。③勇敢展示自我,呈現自己的價值。④低調做人,高調做事。
范文:
一進一退,生存之道
屈寶頡
《老子》中有言“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”,而今又有言“人終歸是社會性動物,需要展示自我”。究其本質無論是進:展示自我,還是退:保存自我,都是為了人更好的生存。
在進與退之間,在爭先與自謙之間,人總是在不斷地碰撞、跌倒,找不到一條連接兩者的直線或弧線,這大抵就是人進退兩難、掙扎的永恒命題。而將進退結合,有著更好的生存之道。
在適宜時勇敢地“進”,”自度不為人后,赴死敢為天下先”。做事很難,發展很難,但若你不挺膺,我不挺膺,終有一天,我們將噤若寒蟬。有言道:“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”。災難面前,需要先行者,也正是有“敢為天下先”的勇氣,才有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,救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。唐太宗一改古制,讓洱海的風,邊疆的大風雪吹成民族的團結;武大教授陶德麟率先發出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”的呼聲,堅定馬克思主義哲學于人民心中。所以,機遇之下,應積極爭取把握時機;困難面前,應永不退縮敢于拼搏;危難之中,應挺身而出擔當責任。
在適宜時灑脫地“退”,“滿招損,謙受益”。退不是指永久的沉默,而是謙遜。過分的驕傲,會減少前進的動力,會增加失敗的概率,最終得到的是難以接受的失??;過分的夸耀,會遭來旁人的嫉妒,會將自己置于風口浪尖之中,最終成為先被槍打死的“出頭鳥”。這便是道家的智慧,讓人于各種環境中更好的生存。秦王贏政一統六國,“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”,于是焚書坑儒、殘行暴政、仁義不施,最終秦短命而亡,為天下笑;路易十六登上王座得意忘形,企圖取消議會,獨攬王權,最終走上斷頭臺。所以,成功時少一分自負,少一分夸耀,多一分謙虛。
進如鏡,亙古亙今,照出不滅的信念和不敗的勇氣;退如風,暄惠和暢,吹出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心靈。一進一退,如村婦釀出的米酒,有著后發震撼人的力量和思之不已的情調;生存之道,映照在人類文明的長廊,燈燭輝煌。
生存之道如一口深井,里面儲滿智慧與期待,人心如一把鉤子,探進去鉤出隱含在深處的韻致;爭先與自謙,從此弦歌不輟,所謂“一進一退,生存之道”。
備案號:鄂ICP備20003817號-2 聯系方式:2645034912@qq.com
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,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,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。